
隨著社會的發展,婚俗禮節也發生了巨變,海南黎族也有傳統婚禮發展到西式婚禮,很多傳統風俗漸漸消失,那么黎族傳統婚禮習俗是什么樣呢?
一、黎族傳統戀愛習俗
黎族青年的婚戀別具特色,按照黎族習俗,村子里的姑娘長到十六歲,就要搬出父母的住房,單獨住在離父母不遠的閨房內,閨房內放一張大床。
住進閨房的姑娘便開始了自由戀愛。年輕的小伙子可以隨意到閨房內與姑娘聊天、玩耍,姑娘喜歡上的小伙子就留宿房中,不喜歡就讓他離開。
被姑娘喜歡上的小伙子經閨女房的自由戀愛之后,由父母正式上門提親。提親時要帶上一些姑娘愛穿的衣服和檳榔。檳榔是求婚最重要的禮物,帶少了姑娘家會不滿意。

倘若小伙子與姑娘情意相投的話,小伙子必須告訴家長,然后請兩名媒妁。她們是善于言辭,見縫抵針的。穿著漂亮的花桶裙,戴著嶄新的精制斗笠。
黎族一直保留著傳統名是的提親習俗,男方向女方求婚是黎族婚姻的傳統慣例,訂婚、定婚、許婚、約婚均屬黎族締婚過程的開始階段。
等到正式舉行婚禮時,十分熱鬧,有伴娘與伴郎對山歌,有新婚夫婦在歡樂聲中飲幸福酒,還有"“逗娘”活動,全村人殺豬宰羊在一起慶賀。
二、黎族傳統婚慶禮儀
定親:倘若小伙子與姑娘情意相投的話,小伙子必須告訴家長,然后請兩名媒妁。她們是善于言辭,見縫插針的。穿著漂亮的花桶裙,戴著嶄新的精制斗笠。
然后,試探女方父母對此婚事的態度,若女方家長輩開毛貼吃檳榔,則表示同意,接著雙方就可商定放檳榔的時間及議價。時間多定于農歷六月或八月的雙日,象征成雙成對。
放檳榔:媒妁分送檳榔看輩分,大的給吃,小的只好自己討吃,有時小輩想吃檳榔竟把媒妁圍得水泄不通。款宴時,女方家也只要兩名婦女待客(忌寡婦)。

桌上只四人、吃飯時諱忌掉筷,碰盤之類事發生。菜類多為雙尾魚,一般不吃肉類。媒妁送來的檳榔中,刻上形色多樣的花紋,這是專送給父母,至親的。
結婚問日:男方籌足資金后,便于農歷十二月份,又派兩名媒妁挑著一對鴨、兩小壇米酒、八個檳榔往女方家“問日”(問日包括擇日,議商品價)。
一般情況下,還得交給女方家一些禮金,桶裙兩套,戒指一只,百斤以上的豬一頭,米酒八壇,待男方家許諾后,女方家方同意擇定吉日,多定龍、牛、馬、羊雙日。
三、黎族傳統婚嫁民俗
結婚的前天,男方家派人挑了上述議價物品給女方,第二天晚便算結婚日。送女,娶妻均在晚上。一到下午男方家便派族內兩名女青年帶上檳榔,香煙,糖果到女方家迎親。
入晚,嫂幫嫁女梳妝打扮。完畢、女方姊妹或者表、堂姐妹簇擁嫁女抱頭痛哭。哭聲象征了對父母的養育之恩的感懷。依依惜別,姊妹要天各一方。
黎族的婚宴,稱為“飲福酒”,全村寨人都攜帶酒和米到新人家,體現“有事大家忙”團結互助的精神,他們圍著大酒罐用小竹管吸酒,邊吸酒邊唱“祝酒歌”。

飲酒對歌逗新娘:男方的陪郎與新娘的陪娘對歌比賽,十分熱鬧,還用各種形式戲耍新娘,俗稱“逗娘”。在黎族傳統的婚禮中,對歌的場面是最多的。
傳統婚俗中,送新娘的隊伍在酒足飯飽之后要離開新郎家,出村時賓主雙方唱歌告別。新郎新娘也要去新娘家問候女方父母,這一習俗叫“回路”。
婚禮當天,新郎家的親戚、鄰居,甚至附近的小伙子紛紛到新郎家里,和伴娘喝喜酒、對情歌,通宵達旦。婚禮結束后設“收席酒”,以答謝親友 。
總之,黎族傳統的婚俗從談婚、訂婚到結婚整個過程的每一環節都在發生變化。如今傳統婚禮習俗已經不復存在,現在黎族人民也流傳現代婚禮,各位看官,你還知道哪些傳統習俗?
喜歡的朋友,請關注、轉發、分享、點贊、評論、收藏吧!
鄭重聲明: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,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,多謝。